创建时间:2017-07-04 14:54:59 点击率:1965
液晶面板行业景气 TCL净利润增长逾七成。自2017年3月以来,国内液晶面板行业持续景气。中国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企业TCL集团( 000100.SZ )的业绩也得以明显改善。
8月1日夜间,TCL集团发布2017年半年报称:公司营业收入为522亿元,同比增长7.93%;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110.8%;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为10.3亿,同比增长70.7%。
“这是在过去三年,公司首次取得销售收入和利润的显著增长。”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致辞中称。半年报将利润增长原因归结于液晶面板行业高景气度延续。
华星光电利润大涨
华星光电目前是TCL集团最重要的子公司,主要从事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半年报称:华星光电的净资产占集团净资产的比例很高。根据方正证券近期研报,TCL集团整体估值在610亿至680亿元之间,而华星光电对应TCL集团市值应为500亿至560亿元之间。
TCL集团通过发行股份方式再度购买华星光电10.04%股权的方案,已于7月31日获得股东会通过。这笔交易完成后,TCL将直接持有华星光电85.71%的股权。李东生在半年报中称:华星光电的剩余股权分别由国家和广东省产业基金实际以优先股方式持有,待重组获得证券监管部门批准后,TCL将完全持有华星光电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华星光电目前投产的有一条6代线和2条8.5代线。此外,一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线——11代线也已于2016年底开工建设。
所谓代线,是指基板尺寸,代线越高,面板的面积越大,可供切割的屏幕尺寸越大。根据代线不同,面板主要用于两大类:一类是大屏,多用于电视及大广告牌;另一类是小屏,多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其中8.5代线主要生产32吋至55吋的屏幕;而6代线主要生产适用于手机的小屏。
方正证券研报称:华星光电的6代线目前尚未满产,部分设备需要待下半年正式投入生产。这条生产线的设计产能为每月生产3万片。两条8.5代线的产能分别为每月15万片和12万片,目前均已满产。其中一条生产线是在2016年第四季度才正式量产,这使得华星光电在2017年的整体产能将高于2016年。
半年报显示:在2017年上半年,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49.2%;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54.8亿元,同比增长 149.7%。
除了产能提升,液晶面板大幅度涨价,也是华星光电利润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方正证券研报显示,自3月起,32吋液晶面板价格由年初52美元/片涨至77美元/片,涨幅达48%;40吋面板从89美元/片涨至130美元/片,涨幅达46%;大尺寸面板涨幅较小,55吋面板价格从186美元/片涨至197美元/片,涨幅约6%。
液晶面板产业向中国转移
面板大幅涨价的背后,一方面是全球液晶面板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供应偏紧。
在彩电市场,尽管OLED产业兴起,但液晶电视仍是市场主流。根据面板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的预测,2017年全球液晶电视销量占彩电总销量的比例将达到 98.67%。
OLED面板是柔性屏,与目前的液晶面板相比,OLED面板可以弯曲,甚至可以折叠。这一特征使得业内公认:OLED面板将替代液晶面板,成为未来手机、电视等各种屏幕的主流。韩国三星和LG都将OLED产业作为战略发展重点。
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由此加速向中国转移。公开资料显示,在2011年,三星和LG的液晶面板面板产量曾占到全球产量的55%,中国大陆地区仅占4%。此后中国将液晶面板作为国家重点战略扶持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15年电视面板的自给率达到80%以上。截至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的液晶面板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提升到31%,仅次于韩国。
方正证券研报称:一些日韩大厂关闭部分产线退出竞争。松下于2016年关闭一条每月产能为4万片的8代生产线;三星于2017年初关闭一条每月产能为15.5万片的7代生产线;而夏普则于2016年宣布位于日本的一条每月产能为7.8万片的10代生产线停止对外供货。
这些释放出来的产能正被中国液晶企业“瓜分”。TCL的半年报称:华星光电的电视面板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其中55吋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三,32吋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二。国内另一家主营液晶面板的企业京东方A( 000725.SZ )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也称,公司将实现“扭亏为盈”。
中国液晶产业的景气或难以持续太长时间,其最大的风险来自产能过剩。方正证券研报称:在2018年至2019年,中国大尺寸的液晶面板产能将持续投产,这包括京东方合肥10.5代线、 华星光电深圳11代线、中国电子咸阳8.5代线、中国电子成都8.6代线等。中国国内液晶面板产能将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然而大尺寸面板价格预计将长期处于下降通道。
TCL的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也在稳步推进OLED产业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储备工作,并为其预留了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