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行业发展特点及趋势、发展机遇、市场规模、发展前景
1、行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1)液晶显示仍然会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
主流显示技术从显像管到液晶面板的更替,大约经历了 50 年。因显像管技术较难应用到大尺寸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各厂商开始尝试背投技术、等离子技术、液晶技术等实现更大尺寸的显示效果,各技术的电视与同尺寸的显像管电视价格相当。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大幅下降,32 寸 LCD 电视由 2005 年 1,566 美元下跌至 2008 年的 580 美元。2008 年,LCD 电视在我国的出货量占比首次超过 50%,LCD 技术逐步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在显示技术的演变过程中,高清化、大尺寸化、轻薄化一直是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因素。新一代显示技术除了需要满足当时的消费者需求、具备足够的性能优势和经受长时间验证的稳定性外,还需要在产业化过程中不断降低成本以实现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才有机会替代现有的主流显示技术。工信部 2018 年 1 月发布的《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2022 年)》亦指出,从技术发展趋势看,TFT-LCD 技术未来若干年内仍会处于主导地位。
目前,各大厂商探索的新兴显示技术主要包括 OLED、Mini LED、MicroLED和 QD-OLED 等,因为多方面原因,目前,上述显示技术未能大范围应用,主要情况如下:
新兴显示技术因其各自特点,拥有其对应的应用场景,考虑到其目前所处的应用阶段、生产成本控制、稳定性、寿命等因素,短时间内无法替代 LCD 在中大尺寸的应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液晶显示仍然会是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与新兴显示技术并存,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在不同场景中得到持续应用。
(2)中国大陆厂商的份额不断提升,大陆成为显示行业的重要基地
显示行业为中国重点扶持行业。自 2009 年起,中国政府陆续发布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等多项政策支持国内显示行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产能最大的地区。
(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智能化的推进,应用场景的增加为显示行业带来增量空间
目前显示行业的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台式显示器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及未来 5G应用带来的信息流冲击,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其市场规模正在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未来有可能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电子标签、智慧医疗等新兴应用场景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汽车领域为例,随着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和渗透,车载显示器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鉴于车载显示能够有效地把路面信息实时传输到驾驶舱内,使驾驶员快速做出反应,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方面,我国政府出台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等政策,推动汽车向智能化发展,带动了车载显示行业的增长。根据佐思汽研预测,中国车载显示器出货量预计将从 2020 年的 1.40 亿片增长至 2025 年的 1.80 亿片。
(4)高清化、大尺寸化、轻薄化是未来消费需求的主要趋势
在智能时代的今天,能带来更好视觉享受的大尺寸显示设备越来越受欢迎,在高清电影、大型 3D 游戏等领域,高清大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言而喻。2019年 2 月,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要求按照“4K 先行、兼顾 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同时提出,2022 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超过 4 万亿元,符合 HDR、宽色域、三维声、高帧率、高色深要求的 4K 电视终端全面普及,8K 电视终端销量占电视总销量的比例超过 5%。
2、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下游应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化趋势不断推进以及 5G 应用带来的信息流冲击等,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其市场规模正在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1 年的 6,860 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49,28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 2001 年的 5,309 元增长到 2020 年的30,391元元。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带动了对视听设备、家用电器、电子数码产品等产品的品质需求,消费需求的升级,体现到终端应用上,呈现出大尺寸化、高清化、轻薄化的趋势,从“量”和“质”带动了显示行业的增长。
(2)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目前,全球经济正进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信息经济为主要形态的新经济发展时期,全面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
国家重视新型显示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 2016 年 12 月印发的《信息产业发展指南》中,将“拓展新型显示器件规模应用领域,实现液晶显示器超高分辨率产品规模化生产”作为发展重点之一;2018 年,国家统计局将显示器件制造(行业代码 3974)纳入战略性新兴行业。在应用领域方面,2018年,国家出台了《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支持加快新型显示产品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产技术;2019 年,国家出台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按照“4K 先行、兼顾 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此外,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2021 年 3 月,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 2021-2030 年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30 年 12 月 31 日,对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含研发用,下同)原材料、消耗品和净化室配套系统、生产设备(包括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零配件,对新型显示产业的关键原材料、零配件(即靶材、光刻胶、掩模版、偏光片、彩色滤光膜)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征进口关税。